示波器差分探頭與差分探頭的詳細介紹與選擇方法
新的有源探頭體系結構使GHz級以上的千兆信號的完整性測量變得更加容易、精度也更高,但這只對于了解探頭的工作原理和探頭的兩種拓撲結構之間優劣的用戶而言的。
寬帶寬示波器和有源探頭的用戶歷來可以在單端探頭和差分探頭之間作出選擇。測量單端信號(對地參考電壓),你使用的是單端探頭,而測量差分信號 (正電壓對負電壓),你使用的是差分探頭。那么,為什么你不能只買差分探頭來測量差分信號和單端信號呢?實際情況是,你可以這樣做,但又存在實實在在的理由使你不能這么做。與單端探頭相比,差分探頭價格較貴,使用不大方便,帶寬也較窄。
新的探頭體系結構,如 Agilent 113X 系列的體系結構可以探測差分信號,也可以探測單端信號,而且基本上使人們不反對使用差分探頭。這些探頭是通過可互換的端頭來提供這種能力的,而各種可互換的頭經過優化,可以點測、插入插座和焊入探頭。這種結構給有源探頭的用戶提出了新問題:測量單端信號,到底該用差分探頭還是該用單端探頭?答案是應由性能和可用性兩個方面的權衡結果來定奪。
如前所述,單端探頭的帶寬通常比差分式探頭寬。那么,這種差別是由物理學的某些基本定律決定的,還是實現差分體系結構這一現實情況造成的?為了探討這個問題,請看差分探頭和單端探頭的連線寄生參數的簡化模型(圖 1)。差分探頭和單端探頭的幾何形狀相同導致它們的電感和電容值也相同。寬、扁的導體(探頭片)可以降低單端探頭的 LG (接地電感)值,但不明顯。要注意的是,差分探頭的兩個輸入端都有一個末端電阻器,而單端探頭只在信號輸入端有一個末端電阻器,地線中則沒有電阻器 (在實際探頭中為一個0Ω的電阻器)。這些電阻器是適當抑制輸入連線的LS和CS引起的諧振所必需的 (參考文獻 1)。
對單端探頭模型的分析表明了電感器和電容器的價值和 LG 的重要作用。在高頻段,接地電感會在被測設備地和探頭地之間產生一個電壓,從而減少衰減器/放大器輸入端的信號強度。如果你能降低 LG,探頭的帶寬就可以增大。
要減少接地電感,就要縮短地線或者加粗地線。極限條件下,理想的地線是短而寬的平面導體,或者是包圍信號線的圓柱體(形成同軸探頭連線)。這些理想的地線對于現實的探測來說通常都是不切實際的,而且還會大大降低單端探頭的可用性。把單端探頭限制在一個無法用于實際測量的同軸夾具中也是不現實的。
差分探頭的響應曲線比單端探頭要平滑。單端探頭的響應特性的起伏大多數是由于外部模式阻抗的變化引起的,當這些阻抗變化時,響應特性也就隨之變化。在探頭上的鐵氧體球可以衰減和終止外部模式信號,并減小外部模式阻抗的變化,從而略為減小探頭、手和電纜三者位置產生的影響。 在差分探頭和單端探頭之間的比較可能會使你認為:無論是探測差分信號還是單端信號,差分式探頭的性能都更好。因此要問,為什么還要使用單端探頭呢?單端探頭在許多情況下依然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測量結果,而且它采用不大復雜的末端網絡,因而價格低、體積小。小的探頭可在狹窄的區域內進行探測,并可用多個探頭連接非常近的多個測試點。從這點來看,擁有一個既可進行差分探測又可進行單端探測的探測系統似乎是的。 在電子工業中,許多信號傳輸大多已從單端拓撲結構轉向差分拓撲結構,以緩解地線信號抖動、串音和 EMI 等問題。差分探測是測量設備在這一新領域內發揮作用所*的。差分探頭對單端信號的測量效果之所以要比單端探頭好,乃是因為在差分探頭信號連線間的有效接地平面比多數單端探頭器的可用(非同軸的)地線更理想。新一代的差分探頭使用方便,性能先進,經濟實惠,既可探測差分信號又可探測單端信號,性能價格比很好。 差分探頭的品牌眾多,一般進口的較好,比如美國泰克,安捷倫,日本橫河,美國力科,中國臺灣品極的也不錯,國產也有一些品牌在做,如深圳知用,費思泰克等,詳細請見我司:www.lmyshop.com或:。